冬季火锅怎么吃健康?这份秘籍你得收一份~

关注
私信
1
收藏
分享

冬季火锅怎么吃健康?这份秘籍你得收一份~

13小时前 · 大众科普

说到火锅,大家都会想到重庆火锅,而不少外地人来到重庆,也都要体验一次重庆的红汤火锅。现在重庆的天气越来越冷,但大家对火锅的热爱并没有消减。下了班之后约上三五好友来一场火锅盛宴,毕竟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

火锅·标志重庆火锅最早发源于明末清初的长江与嘉陵江畔,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重庆火锅的独特风味渐渐赢得人们的喜爱,成了国民美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火锅形成产业,发展迅猛。2007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重庆“中国火锅之都”称号。

图源:Pixabay

据重庆火锅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重庆市辖区内有火锅连锁企业840余家,全市火锅门店近3万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年产值近500亿元。

重庆火锅不仅香飘全国,还以其独特的风格走向世界。重庆火锅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火锅企业海外扩张步伐日渐加快。目前,多家重庆本土火锅企业已累计在美国、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老挝等国家开了200多家门店。

近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重庆火锅行业也在不断创新求变。一方面,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重庆火锅行业的采购、点菜、人力资源、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简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重庆火锅企业不断进行汤型、味型和菜品的创新,一次性锅底汤料的推广应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各火锅企业在抓好产品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上菜方式、用餐环境、调味技能等方面的改进,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由感官至内心的愉悦追求。

重庆火锅的灵魂重庆火锅是组合的艺术,决定一家店火锅好不好吃的第一个要素是:汤底。老重庆人常说,走到火锅店门口,就闻得出一家火锅的成色。汤底决定了一家火锅是新派火锅还是老火锅,这也是两种火锅的势力划分:在外地耳熟能详的绝大多数火锅品牌都属新派,而重庆本地市场占据绝对主流的,则是老火锅。

老火锅的汤底灵魂是牛油,重庆人家常菜中用的动物油通常是猪油,细腻润滑,而牛油的脂肪颗粒大,吃起来粗糙,有特殊香味和膻味,用得并不多。但和猪油比起来,牛油的熔点高达40℃-46℃,极易凝固,因此附着性很强,容易粘在食材上,吃起来浓郁厚重,成了天然的麻辣火锅汤料。

图源:Pixabay

况且牛油融合性高,汤底即使滚开,油脂也不会全部荡在水面,而是与水混在一起,清亮稠密,即使不用大麻大辣,再生猛的食材从中滚过,味也是厚重的,压得住,给人满足感。

与牛油并行的老火锅标配是麻油碟,也就是芝麻油,有的店家会打好端上桌,还有的店直接搁一只高可齐腰的大桶,放在店门口,配龙头,顾客会像接茶水一样自己接。除了麻油,有些店家也提供菜籽油,无论哪种,都只配少量蒜泥,起到降温、爽滑、增香的作用,不再加其他辅料。

健康火锅,饮食习惯很重要涮毛肚、涮羊肉、涮郡肝、涮鸭肠……恨不得把所有菜名都报一遍,再配上一杯冰奶茶,吃起来也太过瘾了噻!

但对很多人来讲,吃火锅真的是爽了嘴,惨了屁股,这油汪汪、辣乎乎的火锅吃下去,肠子可真是遭了罪了,告诉我,一吃辣的就要窜稀的不止我一个!

火锅+冰饮料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窜稀套餐」,窜稀就算了,如果这个时候周围没有厕所,为了防止泄洪,还要疯狂收紧菊花,伴随着腹部的一阵阵剧痛,这个时候真的只有求救老天爷保佑了……说起来,那真的是身心双重折磨啊。

一吃油的、辣的就拉肚子,可能是肠道应激反应在作怪。

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和生冷、辛辣等食物的刺激都可能引起肠道高敏感反应,简单来说就是肠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菌群失调,肠胃就开始发脾气了。

肠道菌群失去平衡,变得真的有点「脆」。所以说,规律饮食,避免高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合理作息,保持情绪稳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有好处。

这5个坏习惯快改正1

不要只点红油锅。红油火锅的热量几乎是清汤锅的两倍,对于经常吃火锅又重口味的人,建议选择鸳鸯锅,两种锅综合着吃,能帮助控制热量的摄入,降低肥胖风险。

2

美味食材要涮熟。不少人听过这样的说法:吃毛肚要七上八下。从健康卫生的角度讲,一般建议涮毛肚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不要太长。但是也不能像传说的那么短,时间太短了,毛肚是不会熟透的,而且加热不充分,毛肚上也是可能存在寄生虫或者细菌的。

3

可别忍烫吃下肚。吃火锅可别着急,吃的太着急,食物温度过高,容易烫伤食道粘膜,增加患有食道癌的风险。而肉片没等熟透就捞出来吃,可能会导致出现肠道疾病。

4

最好别喝火锅汤。肉汤、火锅汤都属于高脂肪高嘌呤的食物,无论是正常人群、减肥人群还是痛风患者都不建议喝。

5

涮锅喝啤要不得。冬季聚会吃火锅,还要喝点酒,火锅配啤酒是诱发痛风发作的常见原因。啤酒与痛风关系密切,啤酒嘌呤含量为5~10g/100ml[2],虽然看起来并不高,但是含有较高的鸟苷酸,在体内代谢会产生大量嘌呤,进而导致血尿酸浓度升高。

供稿单位:重庆天极网络有限公司
本文整理自:三联生活周刊、经济日报、科学辟谣、丁香生活研究所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热门评论

0/200 (至少8个字)
本文知识看懂了吗?快来一起讨论吧~
刚刚
©2024 小科普 京ICP备20013549号 举报邮箱: admin@xiaoke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