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吵架就冷暴力,这对亲密关系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冷暴力是亲密关系中的一种沟通模式,指的是一方通过故意保持沉默、冷漠或疏离来应对冲突或表达不满,而不是直接沟通和解决问题。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另一方的心理压力增加,产生挫败、孤独和被忽视的感觉。冷暴力并非表面看上去的无害,长期以来,它会在关系中积累愤怒和不满,甚至会成为亲密关系中的一种隐形“毒药”。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为什么有些人会习惯使用冷暴力处理吵架,以及如何应对冷暴力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有人喜欢冷暴力
冷暴力源于人们应对情感冲突的不同方式。表面上看,冷暴力是一种“无声”的暴力,但其实是对情绪控制和逃避问题的一种心理策略,这种行为背后隐藏了几个深层的心理动因。
首先,依恋类型的差异是冷暴力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将人们的依恋风格分为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更倾向于保持情感距离,以保护自己的独立性,避免亲密关系中的不安定情绪。遇到冲突时,他们更容易通过冷淡或沉默来保护自己不被卷入情绪化的场面,而非主动沟通。因此,冷暴力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安全”的防御机制,但这种机制会让伴侣感到疏离和被忽视。
其次,沟通技能的缺乏也让冷暴力成为一些人唯一的情绪应对手段。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习到有效的沟通技巧,不懂得如何清晰、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当涉及负面情绪或不满时。他们可能害怕沟通带来的冲突或不确定性,因此选择通过沉默来避免这些不适。这种沉默可能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一种逃避负面情绪的方式,然而对关系造成了更大的沟通障碍。
此外,控制欲在冷暴力中也扮演着一定角色。冷暴力常常成为一种无声的权力游戏,通过对伴侣的冷淡处理,让对方感到被拒绝或不安,以此达到一种控制的效果。施加冷暴力的一方可以在无声中保持主动权,让伴侣感到困惑、焦虑或内疚,从而在情感上获得某种优越感或支配权。这种控制欲往往与不安全感相关,施暴者通过掌控伴侣的情绪反应,来缓解自己对关系的疑虑和不安。
如何应对冷暴力
被冷暴力对待的一方通常会经历一种叫“情感剥夺”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人怀疑自己是否有价值,甚至会动摇对关系的信心。心理学家认为,长期受到冷暴力的影响,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自我怀疑,甚至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因此,如果遇到喜欢冷暴力的伴侣,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应对和改变双方的沟通方式。
1. 主动沟通,表达感受
与其被冷暴力牵着走,不如主动找到合适的时机坦率沟通。冷暴力的本质在于缺乏沟通,试图通过冷漠来处理情感问题。因此,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告诉对方冷暴力带来的伤害和你的需求。
2. 保持冷静,避免被卷入对方的情绪
冷暴力常常会引发被施加者的愤怒和焦虑情绪。此时,尝试深呼吸,给自己一些冷静的时间,不要被对方的行为牵动过度情绪化的反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对方的冷淡反应支配你的心理状态,是应对冷暴力的第一步。
3. 建立健康的界限
如果冷暴力已成习惯,设立界限变得尤为重要。比如,可以清晰地告知对方,如果他/她选择冷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你将不会配合,而是会采取独立的行动去保护自己的情绪健康。这不仅可以防止冷暴力对自身的伤害,还能让对方意识到冷暴力的无效性。
4. 审视关系的健康性,权衡是否继续
冷暴力通常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习惯性的不良沟通方式。如果在尝试沟通和调整后,对方依旧保持冷暴力,或拒绝沟通,那么也许是时候冷静审视这段关系的健康性。健康的亲密关系是双方相互关心、支持,而非一方通过冷暴力控制对方的情感。不要惧怕做出改变,选择一段健康的关系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长期维持都至关重要。
冷暴力的伤害虽无形,但在亲密关系中的影响深远。学会识别冷暴力的表现、理解其心理学根源,能够帮助我们在关系中保持清醒。亲密关系中的健康连接是建立在沟通、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而非通过冷淡来制造情感疏离。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帮助那些在冷暴力关系中挣扎的人们走出阴影,重拾自我,也能让每一段亲密关系更加温暖与稳固。
参考文献
[1] Overall, N. C., & McNulty, J. K. (2017). What type of communication during conflict is beneficial for intimate relationship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13, 1-5.
[2] Overall, N. C., Fletcher, G. J., Simpson, J. A., & Sibley, C. G. (2009). Regulating partners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6(3), 620.
[3] Heyman, R. E. (2001). Observation of couple conflicts: clinical assessment applications, stubborn truths, and shaky foundation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13(1), 5.
作者:陈宇峰 科普作者
审核:杨小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