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可食用”化妆品正在毒害你的脸

关注
私信
1
收藏
分享

警惕!这些“可食用”化妆品正在毒害你的脸

14小时前 · 大众科普

1. 国家药监局敲黑板:化妆品不是下饭菜!

当商家把“可食用”和“化妆品”强行组CP时,国家药监局早就一针见血:化妆品和食品压根不是一个赛道!食品要经消化道分解,化妆品只需在皮肤表面“躺平”,两者的安全标准截然不同。比如食用酒精允许含微量甲醇,但化妆品中甲醇是“违禁品”;号称“纯天然”的辣椒素涂脸上可能秒变“火山喷发”,吃进肚子却只是舌尖狂欢。商家用“食品级”忽悠人,不过是想让产品价格翻倍,风险却让消费者全盘接收。

2. “纯天然”人设崩塌:化学添加剂在偷笑

“无添加”“纯植物配方”听着像森林系小清新,实则可能是“化学补习班”。我国法规早已明令禁止“纯天然”等宣传,商家便换上“食品级”马甲继续蹦跶。真相是:化妆品想不腐坏、不变质,防腐剂、乳化剂等化学成分一个都少不了。某网红“天然儿童唇膏”配料表里,山茶油后紧跟着一长串化学名词,这和宣称“薯片是蔬菜脆片”有什么区别?

3. 儿童产品成智商税灾区:母爱不该被绑架

“宝宝舔了也没事”的润唇膏、“比果冻还安全”的防晒霜……商家精准拿捏家长心理,把违规宣传包装成“母爱承诺”。例如某品牌儿童牙膏宣称“不怕宝宝误吞咽”,却未标注国家要求的“小金盾”标志,律师直接指出其宣传存在误导性。国家明确规定儿童化妆品不得标注“可食用”,但仍有商家把韭菜镰刀挥向最脆弱的群体。

4. 防坑指南:用科学给钱包和脸蛋上锁

备案查三代:认准“妆字号”,打开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APP,扫一扫立刻验明正身。

成分表会说话:见到“可食用”“纯天然”请自动翻译为“快逃!”,它们和“我发誓没P图”的可信度相当。

反套路消费:能吃的口红不如凡士林靠谱,维生素E胶囊直接糊脸?不如买瓶正经面霜!

结语:脸不是厨房,别搞“跨界料理”!

下次再看到“食品级”化妆品,请开启灵魂三问:能吃为什么不做成保健品?安全为何不拿检测报告?天然为啥还加防腐剂?记住,商家的话术越像情话,你的脸越可能变成试验田。科学护肤,理性拔草,毕竟你的脸可比商家的良心值钱多了!

热门评论

0/200 (至少8个字)
本文知识看懂了吗?快来一起讨论吧~
刚刚
©2025 小科普 京ICP备20013549号 举报邮箱: admin@xiaoke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