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贫血切莫擅自服补血药,警惕恶性疾病

关注
私信
1
收藏
分享

老年人贫血切莫擅自服补血药,警惕恶性疾病

3年前 · 大众科普

近年来,人们生活条件改善,物资极大丰富,由营养过剩、饮食不均衡导致的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富贵病”日趋增多。但你可能想不到,常与营养不良紧密联系的贫血发病率同样居高不下。

“贫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不同人群,引发贫血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相对于青少年和育龄女性两类易发人群,老年人贫血原因更多样,常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往往被误认为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由于病程发展缓慢,又得不到重视,当明确诊断时,常已造成严重后果。

其实,发现贫血很简单,只需要一个血常规,就能明确: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克每升。但是确诊为贫血后,又有一部分老年人认为,贫血是小毛病,吃吃补血的食品就能好转。实则不然,即使营养性贫血也不可能靠“食补”治愈,而老人贫血的表象下可能隐藏着更加危险的病因。治疗贫血的关键在于找出病因,对因治疗。

一、营养性贫血

铁、叶酸和维生素B12是造血必需的营养素,任何一种缺乏都会造成营养缺乏性贫血。必须再次强调,一旦确诊为营养性贫血,单纯靠“食疗”已无法解决,必须药物来进行补充。

部分老人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或者出于“养生需要”限制动物性食物摄入,抑或由于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长期严格“限肉”,容易导致铁摄入不足发生贫血。

叶酸不能人体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入,而叶酸又非常娇贵,遇热不稳定。老年人由于牙齿的原因,常喜欢吃煮烂的食物,因此导致叶酸摄入量不足。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需要在胃所分泌的“内因子”的帮助下才能被肠道吸收。长期患有严重胃病或做过胃大部切除术的老年人很容易贫血,这需要通过注射来补充维生素B12。

某种食物虽然富含某种营养素对预防(请注意是“预防”而不是“治疗”)营养性贫血有一定作用,但是我们摄入食物的总量是一定,为了预防某种营养素缺乏多摄入某种食物,必然导致其他营养素摄入减少,导致另一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最好的方法还是“均衡饮食”。

二、肿瘤

血液系统肿瘤,在血常规检查中除了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的改变,往往伴随其他血液成分如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比例的改变容易引起非血液科医生注意,重点强调到专科门诊进一步排查。

其他系统肿瘤,常常只表现为由于慢性失血导致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改变,不仅老年患者本人易忽视,有时甚至连非血液科医生也忽视。老年人贫血并出现下列情况,一定要警惕恶性肿瘤尤其消化道肿瘤的可能。不明原因的消瘦、腹痛;大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服用铁剂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不明显,或血红蛋白仍然逐渐下降。

由于消化道是管腔,为肿瘤生长提供了空间,因此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相对于梗阻、胃肠动力改变,贫血症状出现更早。因为一方面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会消耗很多叶酸,导致体内叶酸缺乏;另一方面,发生肿瘤的脏器可能存在慢性失血,从而导致贫血,需要与营养性贫血进行“深度鉴别”。随着瘤体增大,肿瘤逐渐外浸周围脏器,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才出现诸如消瘦、胃肠动力改变等异常。

曾有老年患者,因为贫血而一味地服用补血制剂,但越补症状越严重。后来进行肠镜检查后,即明确诊断已经分别患了结肠癌。经手术切除肿瘤后,改善饮食,贫血症状也很快得到纠正。因此老年贫血患者,应常规作大便潜血试验,如果呈阳性,要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及胃镜检查。

三、肾性贫血

肾脏是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疾病打击的重要靶器官,疾病晚期常造成肾功能衰竭。人体内约有9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产生的,它对红细胞的正常分裂、发育和成熟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一旦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随着肾单位的破坏,肾脏产生并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就会减少,最早出现的症状便是贫血。

因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出现贫血伴随浮肿,要警惕肾功能衰竭可能,建议进行肾功能检查。

四、其他系统疾病

肝脏疾病,如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慢性感染,尤其肿瘤引发的慢性感染。贫血常常是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这些病的首发症状。

总之,老人出现贫血,重点应寻找病因,切莫擅自服补血药。很多贫血患者,服用了含铁的药物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症状,掩盖了原发疾病,造成贻误诊断。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相关搜索

热门评论

0/200 (至少8个字)
本文知识看懂了吗?快来一起讨论吧~
刚刚
©2024 小科普 京ICP备20013549号 举报邮箱: admin@xiaoke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