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怎样给孩子心理安全感?10个贴士赶紧收藏

关注
私信
1
收藏
分享

危机中怎样给孩子心理安全感?10个贴士赶紧收藏

4年前 · 大众科普

  在疫情时期,个人的人身安全可能受到威胁,自然会感到焦虑。尤其是为人父母者,不但为自己,也为孩子而紧张。在照顾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父母也需要照顾他们的心理健康。

1.留意孩子的反应

面对让人不安的危机事件,每个孩子的反应都不同。有些孩子会变得沉默、退缩、回避,有些则变得易激惹,或者试图通过行为引起关注,变得过度活跃;有些孩子好像年龄突然变小了,出现吸吮手指和黏人等举动,自理能力退化;有些孩子出现悲伤、抑郁、愤怒、内疚等不同情绪……这些都是孩子面对重大压力事件时的常见反应,需要父母理解,要平静地关心、回应孩子,细心地留意孩子的反应,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

2.创造安全感

留意到孩子的各种反应后,家长应及时应对。由于孩子相对脆弱和不堪负荷,家长要给他们提供具有保护性的物理舒适感,帮他们恢复安全感,例如柔软的毛毯、喜爱的食物、具有安抚作用的活动,多花时间和他们待在家中。尽量保持平常的生活规律,或者按照新情况给孩子创造一种有结构、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增加稳定感和可预测性。

3.处理恐惧和担忧

有些孩子的恐惧感可能会增加,即便危机已经过去,仍表现为易哭、易惊吓、害怕黑暗、不能独自睡觉、做噩梦等现象,甚至出现胃疼、头疼等生理症状。尤其是那些尚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感受的幼儿,这种情况尤为普遍。他们需要通过语言和拥抱来获得确定感,家长可以用不同方法安抚他们,例如阅读故事、听柔和的音乐、按摩背部、提供安抚食物等。

4.限制接触新闻信息

有些新闻信息中的声音和影像对孩子来说太过刺激,因此需要过滤信息,限制孩子接触信息的时长。与其依赖新闻信息来给他们答案,不如家长来提供简单的事实,澄清他们的困惑。

5.花时间来聆听

给孩子提供表达感受和担忧的机会。家长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提问,让他们厘清并表达需要,例如:“你听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疑问?”要积极聆听,不要矫正或者压抑孩子的任何感受,更不要盲目要求孩子“强大”或者要肩负不符合年龄和能力的责任。而应给他们清楚的确定感, 例如“我们会尽所能保护你”,但家长不要作出不可兑现的承诺。

6.鼓励孩子以不同方式“述说”体验

对于还不能说话或者不想说话的孩子,可以提供其他表达方式,如书写、绘画等,让孩子能表达和处理困扰他们的事情,也可以借机会告诉他们表达任何感受都是被容许的。也许,孩子的话匣子就这样被打开了,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积极聆听。

7.游戏

游戏是每个孩子最自然的沟通和掌握经验的方法。通过游戏,他们可以述说所听所闻、所思所感。即便他们不完全能理解,游戏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有助于转移注意力,让积累的能量和压力得到释放。

8.示范健康的应对技巧

孩子不但依赖家长提供安全感,也在学习家长如何应对复杂的情境和情绪,所以家长要合理饮食,避免烟酒,积极运动,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做。这不意味着要无时无刻隐瞒自己的压力,假如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负面情绪,可以告诉孩子现在自己的确感到悲伤(或其他感受),但是有方法尽快恢复。父母可以开放地表达感受,但要避免孩子被父母的情绪所淹没。

9.启发积极反应

经历了一场让人失控的事件后,孩子需要重新找回能力感和复原力。因此,家长可以有建设性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参与家务、帮助他人,从中找到力量,例如可以帮家长做饭,家长也要及时感谢和表扬孩子做出的尝试和贡献。

10.密切留意孩子的行为变化

在危机时期,孩子行为上若有变化也属于正常,但如果这些由于压力而出现的行为持续出现的话,则需要关注。家长要留意他们的睡眠、饮食、生理、学习、人际交流、专注力、自信心、情绪、生存意欲等方面的变化。如果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持续6周而没有改善的话,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受到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孩子会随着时间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而复原,有些甚至能从经历中成长,获得新的技能和能力。孩子会变得怎样,与父母本身的支持和状况息息相关。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出版社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全国网上家长学校“阳光家庭”栏目首席专家施以德进行科学性把关。

文章来源:中国科协

热门评论

0/200 (至少8个字)
本文知识看懂了吗?快来一起讨论吧~
刚刚
©2024 小科普 京ICP备20013549号 举报邮箱: admin@xiaoke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