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战不止,从“豚草事件”看中国进口粮二三事

关注
私信
1
收藏
分享

粮战不止,从“豚草事件”看中国进口粮二三事

4年前 · 大众科普

  “谁控制了货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而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 美前国务卿基辛的这句话,是对粮战的最佳注解。

全球新冠疫情正在加剧蔓延,为防止疫情境外输入,各地都在严防死守。2020年3月16日,在纷杂的疫情报道中闪过一条消息:天津海关所属的新港海关在一批由美国入境的78. 93吨燕麦种子中,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豚草。

这是中国口岸第一次在燕麦种子中检出这种有害生物,看似不起眼的新闻,却让所有粮农战线的人们狠狠捏了把汗。

  

  天津海关在入境美国燕麦种子(上)中检出生物豚草(下) | 中国海关总署,2020年3月

豚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世界性恶草。它们的生命力极强,会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此次进境燕麦种子批次量大,豚草种子很容易随其贸易流通,一旦和其他作物混合播种,极有可能抢占作物生长空间,造成粮食大幅减产,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绝收。

此次中国海关及时检出豚草,可以说是提前阻止了一起农业疫情,扎实工作赢得称赞。同时也提醒我们,疫情当前,不仅是入境人员,货物检疫也同样不能放松。

疫情之下,虽然我国的粮食储备丰富,但粮食进口从未停止,这次豚草事件也引起很多人对中国进口粮的好奇。

为什么一定要进口?进口粮在我国粮食供应结构里处于什么地位?疫情等突发事件对国际粮贸有何影响?国家如何长远保障未来粮食安全?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进口,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先说我国粮食供应结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每天十四亿人的一日三餐,对农产品的总消费量极其惊人,政府也一向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全面取消农业税、修建大量农业水利工程、提供农业生产补贴、粮食保价收购、牢守18亿亩耕地红线等,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

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自2010年以来就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人均已超过474公斤(每年),远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从“有啥吃啥”的窘迫,升级到了“吃啥有啥”的自在。泰国的香米,俄罗斯的小麦,巴西的大豆……,纷纷登上国人餐桌。国人对世界各地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变得如饥似渴。

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现在每年进口粮食超过1亿吨,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85%,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9500多万吨,占年度全球进口总量的60%左右。

此外,随着国人饮食结构改变,酒水、肉制品等的消费逐年增长,对我国的发酵用粮、饲料用粮等工业粮的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口粮自给的前提下,适时扩大工业粮进口显得尤为紧迫。加上国内外粮食存在明显价差,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粮油的主要进口国。

2017年,我国高粱进口量达到506万吨,排世界第一;油菜籽进口475万吨,排世界第一;大麦进口886万吨,占世界第二。按当前粮油进口态势,预计2020年我国粮食总进口量仍将超亿吨。

  

  物质丰富带来饮食结构变化,对粮食供应也提出了新要求 | 网络

  粮战,和四大粮商无声的较量

面对澎湃的进口需求和可期的增长潜力,众多国际粮贸企业纷纷摩拳擦掌,争相把持中国这一东方聚宝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号称“ABCD”的国际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

过去数年,四大巨头凭借其在农业育种、农药化肥生产销售、粮油作物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绝对优势,在全球攻城略地,以收购、整合、重组等方式进入并控制了美欧洲等地区的粮油市场,牢牢把握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

自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如何渗透并蚕食中国粮油市场,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

以2008年左右的国际主粮价格暴涨为例。事情起因是2006年开始,接连两年的极端气候等因素,导致世界粮食大面积欠收。以四大粮商为首的国际粮油资本,竟开始反向炒作玉米等粮食制造乙醇汽油,企图大幅哄抬粮价,人为制造世界饥荒。一直到2008年,中国刚经历汶川地震,又在夏天成功举办奥运会,正是悲喜交加的时刻,国际粮油市场在资本操作下却更加波诡云谲:大米价格在不到一年之内,被炒到之前4倍多;大豆及周边原料价格也被带着疯涨,并进一步引发下游生猪价格疯涨。

面对严峻的价格调控压力,中国政府下令中储粮持续向市场投放粮食库存,以免国民生计受到过重冲击。而在中国大规模抛储之初,国际粮商资本还想着囤货居奇、一举拿下中国的粮油定价权,于是疯狂地全盘买进。但不久之后他们逐渐意识到,中国的抛储粮源几乎源源不断。双方拉锯直到2008年10月,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粮价彻底崩盘。一时间,各路国际粮油炒作资本在中国被迫高位接盘,狠狠碰了一鼻子灰,意兴阑珊而归。

自此之后十多年过去,中国主粮价格再未出现这样暴涨暴跌的局面。面对虎视眈眈的跨国粮食集团,中国政府始终积极稳健地推动以中储粮为核心的各类粮仓建设,以应对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的粮贸较量。而粮食战争也从未结束,就在眼下,四大粮商还是掌握着我国进口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货源供应和定价权。如何更稳地端住国人饭碗,仍旧是个长期议题。

  

  ABCD四大国际粮商 | 作者整理

  出海,为人为己遍耕天下良田

脱胎于农耕文明,中国的粮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仅在境内流通,直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才全面融入全球粮食产业链。当前全球粮食市场已形成最重要的两大块:美国和中国。两者的进出口规模大致代表了全球粮食流动面貌。

目前,世界粮食年均总产量约25亿吨,中国产量6.0~6.5亿吨,进口超过1亿吨,美国粮食年均产量约5.2亿吨,出口1~2亿吨。长期以来,美国粮食出口量占全世界粮食贸易的一半以上(虽然这个比例正在逐年下滑),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虽然粮储充足、口粮完全自给,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面对这种复杂的供需局面,中国对境内粮食行业进行了积极整合,不仅在国内与西方跨国粮食集团展开博弈,也主动走出国门和国际粮商进行竞争。在政府支持下,中国粮企一边频频出手,收购尼德拉、来宝等老牌国际粮企,打通国际“走廊”,一边积极布局,开拓海外耕地种植,力图绕开国际粮食贸易商获得稳定粮源。

和西方跨国集团追求极致利润、以邻为壑的零和思路不同,中国粮企更重视合作共赢,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许多国家和民众的欢迎,加上我国规模巨大的本土粮食生产能力,形成了参与全球粮食产业链竞争的两大核心竞争力。

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亦逐年见长,从2003年的每年0.81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5.72亿美元。2015年底,对外投资历史总额达到114.76亿美元。

同时,中国粮企还在非洲、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等地不断开拓农业生产基地,利用境外资源为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提供支持。2017年,非洲莫桑比克、塞内加尔等国粮食短缺,西方跨国粮食集团直接坐地起价,中粮集团接到当地政府报告之后,紧急向非洲提供超过6万吨大米,顺利缓解了当地粮食危机,平抑了粮价。这是中国出海耕田成效的最好注解。

说起来,中国本土农业的自然禀赋并不算好,光热条件、人均耕地和用水都非常紧张。但过去几十年,中国不仅在经济体量上获得惊人发展,并且凭借着中国人民的聪慧勤劳,政府勇担重责,一路步步为营,最终实现了“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成功养活21%的人口”,将“食不果腹”和“受制于人”锁入历史。

但与此同时,在世界上的其他许多地区,吃饱穿暖仍旧是一种奢求。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中国人对于饥饿的群体记忆太深刻,太知道饥寒交迫的痛苦和绝望。

我们积极开发先进农业技术,让沙漠变良田,让作物高产,让虫害销匿,目的不仅是让中国人端牢自己的饭碗,也相信这些文明成果能惠及那些仍在饥困中的人,为解决全人类饥饿问题做出中国贡献。

  

 

作者 | 刘强 日本名古屋大学

文章来源:中国科协

 

热门评论

0/200 (至少8个字)
本文知识看懂了吗?快来一起讨论吧~
刚刚
©2024 小科普 京ICP备20013549号 举报邮箱: admin@xiaokepu.com